2007年4月18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十四版:新岸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我把刑期变学期
本报记者 蔡亮 通讯员 毛文伟 整理

  他曾经是个顽劣少年,打算把大好青春年华浪费在铁窗之中。
  如今的他,却是一名自尊、自强、自信的成熟青年,知识丰富、体魄健壮、意志坚强,浑身上下充满着朝气。他说,转变源于——我把刑期变学期

  入监第一天,警官就对我们这些新犯人说了一句话:把刑期当学期。
  不过说实话,当时我对这句话的理解远不如读这六个字那么简单。在我看来,刑期虽长,但我年纪小,坐完牢出去还不到三十岁,不愁没饭吃,何必在里面那么为难自己。
  把刑期当学期?真是好笑,在社会上那会我就不是一个好学生,何况现在在监狱里。真要读书,我也就不会进来了。
  有一次,一群大学生来少管所帮教。我虽然不喜欢读书,但对被称作“天之骄子”的大学生,我还是很崇拜的。
  我和他们中的一位聊了很久。他的谈吐、举止,让我这个不学无术的小混混着实很汗颜。末了我问他:“在你心里,囚犯的形象是怎样的?”他直言不讳地告诉我:“自私、颓废、无知,没有道德、伦理甚至情感,虽然暂时与罪恶隔离,但并不代表告别了罪恶。”
  这次帮教结束后,我的心绪一直难以平静。我想到了警官当初的教诲:把刑期当学期。我突然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分量和意义。难道我真的要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在这铁窗里虚度吗?
  从1996年起,我开始参加自学考试。
  第一次,我只报考了一门《哲学》。打开书本看不了几页,我就头昏眼花。可这次我偏偏跟书本较上劲了。别人休息了,我一个人搬个小凳子在走廊里看书;别人去看录像,我一个人躲在寝室里苦读。为了这次自考,我几乎放弃了所有娱乐时间。到考试前,我几乎能把这本500多页的书背下来。可是因为我只是死记硬背,并不理解课文的意义,考试还是没有通过。
  这次失败对我的打击很大。关键时刻,有两个人给了我最大的支持。
  一位是管教李警官。听说我第一次自考没通过,李警官不仅给我找来许多学习材料,还对我说,万事开头难,难就难在你能不能坚持住。别觉得自己坐了牢就一辈子都完了,还有许许多多曾经是罪犯的人,经过自己努力又为社会做出贡献。你还年轻,学习上遇到点挫折怕什么,就看你有没有这个毅力闯过去。
  还有一位是我的母亲。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师。我坐牢之后,她一个人挑起了生活和感情的重担,内心的创伤和家庭的拮据接连而至,但她从没有向我诉说过生活的艰难。
  一次,我和她说自己最近很想学电脑,没想到回去之后母亲就花了一万多块钱给我买了一台电脑。对于我们这样一个贫困家庭来说,这无疑是个天文数字。我当时含着泪责怪母亲,母亲却笑着说:“时间要用在刀刃上,钱也一样。”短短的一句话,承载着母亲对我最殷切的希望。
  在警官和亲人的关怀下,我开始重新投入学习。把刑期当学期,数年的时间,我终于对这6个字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。2001年,我报考了旅游管理专业的自学考试,只用了短短三年时间就通过了所有课程,平均分达到80分,拿到了大专文凭。我还被监狱选派为电脑技术班的教员,而我带的班每学期教学合格率都在98%以上,不少人都顺利拿到了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证书。